关于越剧的由来、发源地及历史大全

星座网https://m.xingzuo.com

  人生如戏,全靠演技。戏剧讲述的就是人生,只不过是以说唱和舞蹈等方式结合而成的,这样的表演方式逐渐地被人们所认可,登上了舞台。民间有许多关于戏剧的传说,那么越剧是如何而来的呢?本期越剧文化为你揭晓。

  “越剧”起源于“落地唱书”,后又有称为“女子科班”、“绍兴女子文戏”、“的笃班”、“草台班戏”、“小歌班”、“绍兴戏剧”、“绍兴文戏”、“髦儿小歌班”、“绍剧”、“嵊剧”、“剡剧”等。第一次称“越剧”,1925年9月17日,在小世界游乐场演出的“的笃班”,首次在《申报》广告上称为“越剧”。1938年起,多数戏班、剧团称“越剧”。但各戏报上的称谓依旧不统一,记者与投稿者经常各用各的。

  1939年,《大公报》记者樊迪民,兼为姚水娟之“越吟舞台”的编导,受李白《越女词》之启发,兼考虑绍兴是越王勾践生聚教训击败吴国的复兴基地,而越剧发源地嵊县是绍属之一,又受越剧名伶姚水娟“我就是要越唱越响,越唱越高,越唱越远”之豪言触动,遂给茹伯勋编的《戏剧报》写稿,刊出正名为“越剧”的动机和意义的文章,告诸观众。自此以后,各报“女子文戏”的广告陆续改称为“越剧”,新中国成立后,更是统一称为“越剧”。

  因越剧早期曾用“绍兴戏剧”、“绍兴文戏”为名,故有将越剧称为“绍兴戏”的说法,实是因当时无“越剧”之名而借用“绍兴戏”之称,但“越剧”实际上并非“绍兴戏”。然因讹传讹,越剧剧名的翻译中也有了“Shaoxing Opera”一词。但正规表述,对“越剧”剧名的翻译,应是“Yue Opera”(亦有翻译成“YueJu Opera”者),此称谓已被越剧专业书籍及官方文档广泛应用,亦被报刊媒体所接收并使用,而当日误翻之“Shaoxing Opera”则成为了一个历史。

  1906年3月27日,嵊县东王村香火堂前,由落地唱书艺人袁福生、李茂正、高炳火、李世泉等借用四只稻桶垫底,铺上门板,演出小戏《十件头》、《倪凤煽茶》和大戏《双金花》(后半本)。这是中国越剧第一次登台试演,越剧(最初称“小歌班”)从此诞生,该日被称为越剧诞生日

  1917年5月13日,小歌班初进上海,在十六铺“新化园”演出,因艺术粗糙简陋,观众寥寥无几。后续有3班艺人来上海但均告失败。在学习绍兴大班和京剧的表演技巧后,艺术有所提高,1919年小歌班始在上海立足。

  1921年9月16日,由费翠棠、颜焕亭等组成的戏班演出于第一戏院,当天,《新闻报》广告首次刊出“绍兴文戏”之名谓。

  1921年9月至1922年,男班艺人相继将剧种改称“绍兴文戏”,吸收京剧、绍剧的表演程式,向古装大戏发展。剧目则受海派京剧影响,主要编演连台本戏,在“大世界”、“新世界”等游乐场以及茶楼、旅社、小型剧场演出。主要演员有小生王永春、支维永,小旦卫梅朵、白玉梅、金雪芳,老生马潮水,小丑马阿顺、大面金荣水等。

  1923年7月,嵊县籍商人王金水请男班艺人金荣水回乡办第一个女班,招收13岁以下的女孩二十余人。翌年1月14日,该女班在上海升平歌舞台演出,称“髦儿小歌班”。

  1925年9月17日上海《申报》演出广告中首次用“越剧”称之。

  1928年1月起,女班蜂拥来沪。至1941年下半年增至36个。女子越剧的着名演员几乎都荟萃于上海。报纸评论称“上海的女子越剧风靡一时,到近来竟有凌驾一切之势”。男班因演员后继无人,最终被女班取代。

  1931年底开始,一些女演员如王杏花、陈苗仙、吕福珠以及“东安舞台”“四季春班”等先后来沪,但仍为男女混合演出。女子越剧在上海立足后,为适应环境和观众需求,以姚水娟为代表的一批越剧从业者进行了变革,称为“改良文戏”。各剧团、班社竞相编演新剧目。

  1942年10月,袁雪芬以话剧为榜样,在大来剧场开始改革。前两年陆续聘请编导有于吟(姚鲁丁)、韩义、蓝明(流)、萧章、吕仲、南薇、徐进等,多为年轻的业余话剧工作者。他们把进行改革的越剧称为“新越剧”。

  1955年3月24日上海越剧院正式成立。剧院荟萃了越剧界一大批有较高艺术素养的编、导、演、音、美等专门人才,在中国党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文艺方向和“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方针指引下,发挥了国家剧院示范作用。此外,一批集体所有制的剧团如“芳华”“云华”“合作”“少壮”等也很活跃,在出人出戏方面取得不少成果。

  1966年开始的“**”,越剧受到严重的摧残。一批着名演员、创作人员和管理干部,受到迫害,越剧被迫停演。

  **后,越剧得到复兴。1977年、1978年和1981年,越剧在线相继创作演出了男女合演的《忠魂曲》《三月春潮》《鲁迅在广州》,塑造了现代史上毛、周、鲁迅等历史伟人的形象。在**中被迫解体的区级越剧团,也部分得到重建,恢复了艺术活动。

  越剧在影响遍及全国的同时,还走出国门,在国际上赢得盛誉,在国外被称为“中国歌剧”。

  【结束语】文化的流传是从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戏曲是文化的一部分。越剧由兴起到壮大,接着是衰退,最后到复兴,这些都深深地烙在了历史的长河里。

星座网文章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热门文章:

河南戏曲之一怀梆的传统剧目大全
河南戏曲之一怀梆的传统剧目大全

怀梆,河南省古老西游的汉族地方戏曲剧种。于2006年5月20日经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

粤剧的代表剧目有哪些,影响较大的粤剧剧目
粤剧的代表剧目有哪些,影响较大的粤剧剧目

粤剧是广东省的地方代表戏剧,曾被称为大戏以及广东大戏。早在明朝嘉靖年间就已经成功建立。粤剧在广东、广...

戏剧文化解析:川剧的由来是怎样的
戏剧文化解析:川剧的由来是怎样的

“不是所有坚持都有结果,但是总有一些坚持,能从一寸冰封的土地里,培有出十万朵怒放的蔷薇。”如今许多让...

二人台伴奏乐器都有哪些,最主要的乐器是哪个
二人台伴奏乐器都有哪些,最主要的乐器是哪个

二人台的起源发展一直是晋语地区争论不断的,这半个世纪的时间都在为此争辩,二人台虽不如二人转一样为大多...

不同地方的采茶戏的特点都有哪些
不同地方的采茶戏的特点都有哪些

采茶戏是主要流行语广东,广西,安徽,福建,湖北等省区的一种汉族戏曲。因为每个地区流行的不同,也会习惯...

历史戏剧:元杂剧的形式和特点有哪些
历史戏剧:元杂剧的形式和特点有哪些

在之前我们有说过关于戏曲大全中的元杂剧的的体制特点,在这篇中我们来说说元杂剧的形式和特点,大家也都了...

汉族曲艺品种之一,道情的历史
汉族曲艺品种之一,道情的历史

中国戏曲剧种种类繁多,在民间流传的戏曲数不胜数,戏曲都是出自于歌舞,经过多年的改良和完善,演绎成另外...

皮影戏发源地,及其皮影戏的来历
皮影戏发源地,及其皮影戏的来历

小时候就喜欢看皮影戏。因为皮影戏是以在灯光照射下用兽皮科制的人物隔隔亮布演戏而得名,是我国民间广为流...

戏剧文化详解:花雅之争的历史过程
戏剧文化详解:花雅之争的历史过程

俗话说:“两虎相争必有一伤。”花和雅是不同的变现形式,一般认为,雅部就是昆腔。花部为京腔、秦腔、弋阳...

相声表演艺术家:岳云鹏个人资料介绍
相声表演艺术家:岳云鹏个人资料介绍

岳云鹏是郭德纲的得意门徒,曾有一次采访,有人问岳云鹏为什么不教师傅唱歌当做回报,岳云鹏是这么回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