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族曲艺曲种之一:西河大鼓的由来

星座网https://m.xingzuo.com

  说起中国的曲艺文化啊那可是说与说不完,先不说中国我的戏剧里的核心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为什么呢?既然是中国的五大戏剧那肯定是被大家所了解了,今天小编要说点不一样的,什么呢,就是是大鼓书文化里的西河大鼓,希望大家喜欢。

  西河大鼓是中国北方地区的鼓书暨鼓曲形式,汉族曲艺曲种之一。普遍流行于河北境内并流传于周边河南、山东、北京、天津、内蒙古及东北地区。在流传过程中曾有过“大鼓书”、“梅花调”、“西河调”、“河间大鼓”和“弦子鼓”等名称,20世纪20年代在天津被定名为西河大鼓。

  西河大鼓由木板大鼓发展而来,创始人一般认为是木板大鼓艺人马三峰,起源时间约在清代道光、咸丰年间。早期,西河大鼓以说唱中、长篇书目为主,如《杨家将》、《呼家将》等。西河大鼓进入天津后,发展迅速,出现了许多著名艺人,产生了北口朱(化麟)派、王(振元)派,南口李(德全)派、赵(玉峰)派,以及20世纪40年代由马增芬及其父马连登创立的专工短段的马派,使西河大鼓流派纷呈,展现出多彩多姿的艺术风格。

  西河大鼓由木板大鼓发展而来,河间是西河大鼓的主要发源地,起源时间约在清代道光、咸丰年间,流行于河北、山东、河南、天津、北京以及东北和西北部分地区。

  有关专家考察,西河大鼓原名“梅花调”(至今河北省中部农村的老年人仍称之“梅花调”),流入天津后才改名为西河大鼓。因为天津人习惯把大清河、子牙河统称为西河,而原有的梅花大鼓在此两河流域最为发达,为了将二者区分开来,便把冀中传来的梅花调称作“西河调”了。

  西河大鼓脱胎于清代中叶的“弦子书”和“单鼓板”。“弦子书”源于“鼓子词”,清乾隆年间(1736~1795),在冀中农村十分流行,艺人怀抱弦索或三弦,自弹自唱,说白相间。“单鼓板”又名木板大鼓,源于“词话”。据传,清代乾隆年间,保定府艺人刘传经、赵传璧、王路三人,将“弦子书”和“单鼓板”合档同台,鼓、板、弦三者并用,民间艺人纷纷效法,遂在冀中流行起来。

您可能也喜欢:
中国饮食文化的优点是什么?
北京文化十大特色你知道多少?
皮影戏是哪里的艺术形式,皮影戏出自哪里
简单又不易的艺术:京东大鼓的由来

  西河大鼓滥觞于清代咸丰、同治年间,首创艺人当推马三峰。马三峰(生卒年月不详),本名马瑞合,浑号三疯子,高阳县人。师承河间木板大鼓艺人白玉福。在多年的艺术实践中,他不仅巩固完善了木板大鼓与弦子书合二为一,鼓板弦乐并用的伴奏体制,又将小三弦改为大三弦,以增加音量,扩大音域。

  将木质简板换成钢质月芽板,改进了音质。同时,还将木板大鼓只有一板一眼的板式,扩充为头板、二板、三板等板式,又将皮簧、梆子、老调以及冀中民歌、俚曲的音乐融人大鼓的唱腔,创立了双高、反腔、紧五句、一马三涧等新曲调。从而形成了西河大鼓的基本形态。

  这一演唱体制,后被其门徒朱化麟(1866—1941,浑号大官)、王振元(1853—1917,浑号毛贲,雄县人)、王再堂(1865~1942,浑号转眼王,雄县人)继承和发展,使西河大鼓逐渐发育成熟,其中朱化麟的贡献似乎更大些。他在行艺过程中,广泛收集当地民歌小调,并学习武术,积累了丰富的生活阅历和深厚的艺术经验。

  以此为基础,将马三峰的改革成果进一步强化,使之更加规范。朱化麟的艺术风格追求“帅”、“巧”、“俏”,行内称之为“朱派”。而王振元的艺术风格则以嗓音洪亮、气度豪迈著称,行内称之为“王派”。

  至辛亥革命前后,由木板大鼓向西河大鼓的转变已然成熟,在农村以“赶庙会”的方式说唱中篇书为主,在河北省农村普遍流行,有部分艺人便进入城市谋生。与其发源地最近的城市便是天津,最早到天津的演员有张双来、焦永泉、焦永顺、张士德、张士泉、白文生、白文明等,当时尚无西河大鼓之名,仍沿用在农村的叫法称为“犁铧片”或“梅花调”,也有的就叫“说书”。

  1924年,易县的王凤咏在天津“四海升平”与刘宝全等名家合作,在写海报时,因天津已有金万昌演唱的梅花大鼓(也称“梅花调”),为区别起见定名为西河大鼓。因为这个曲种来自大清河、子牙河流域,天津人习惯称此两河为西河和下西河,故而得名。虽然这是在一种偶然的情况下定名,但由于它符合曲种的实际情况,而得到同行的认可。

您可能也喜欢:
中国饮食文化的优点是什么?
北京文化十大特色你知道多少?
皮影戏是哪里的艺术形式,皮影戏出自哪里
简单又不易的艺术:京东大鼓的由来

  西河大鼓进入天津后,最初在西城根儿一带“撂地说书”,后来移进草创时期的说书棚,以书馆、茶社为主要演出场地,逐步发展成为说唱长篇书的形式,使许多演员在“书路”上不断提高,其唱腔反而放在次要地位,这样的结果,使一部分人弃唱改说,成为评书演员,如咸士章、张起荣、张树兴、赵田亮等。这些人改说评书以后,仍以原来鼓书的“书路”进行表演,一般来说缺乏评书那种细腻的描绘、知识穿插和对书情书理的评论,但却能以情节紧凑为长,也能受到许多观众的欢迎,与评书形成平分秋色之势。

  另一部分人则以演唱短段为主,参加各种综合曲艺场演出,他们在原有的小段的基础上,又向当时流行的京韵大鼓等鼓曲学习,运用西河大鼓曲调,演唱固定的脚本,在唱腔上加以丰富,提高了演唱技艺,演出于综合曲艺场。如往返京津的焦秀兰、焦秀云,从北京定居天津的马增芬、马增芳及王艳芬等,都在发展西河大鼓的短段上取得一定的成就。

  至20世纪30年代,在天津又出现了以赵玉峰为代表的“赵派”。郝英吉及其子女(郝庆轩、郝艳霞等)所形成的“郝派”。建国前后又有以马连登、马增芬父女为代表的“马派”,使西河大鼓流派纷呈,展现出多彩多姿的艺术风格。

  【结束语】西河大鼓不断发展,逐步形成赵(玉峰)、朱(化麟)、王(振元)、马(连登、增芬)、季(德全)等流派,为西河大鼓的艺术发展开创了新路。“赵派”西河大鼓在北方广大城乡有一定影响,唱腔多借哼音,字郎韵圆,刚劲华丽,表白层次清晰,情理细腻,身段、架功动作借鉴于戏曲,又源于生活而创作运用,说、唱、作程式得当,形成独特的表演方法,鲜明的艺术风格。

您可能也喜欢:
中国饮食文化的优点是什么?
北京文化十大特色你知道多少?
皮影戏是哪里的艺术形式,皮影戏出自哪里
简单又不易的艺术:京东大鼓的由来

Xingzuo.com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热门文章:

河南戏曲之一怀梆的传统剧目大全
河南戏曲之一怀梆的传统剧目大全

怀梆,河南省古老西游的汉族地方戏曲剧种。于2006年5月20日经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

粤剧的代表剧目有哪些,影响较大的粤剧剧目
粤剧的代表剧目有哪些,影响较大的粤剧剧目

粤剧是广东省的地方代表戏剧,曾被称为大戏以及广东大戏。早在明朝嘉靖年间就已经成功建立。粤剧在广东、广...

戏剧文化解析:川剧的由来是怎样的
戏剧文化解析:川剧的由来是怎样的

“不是所有坚持都有结果,但是总有一些坚持,能从一寸冰封的土地里,培有出十万朵怒放的蔷薇。”如今许多让...

二人台伴奏乐器都有哪些,最主要的乐器是哪个
二人台伴奏乐器都有哪些,最主要的乐器是哪个

二人台的起源发展一直是晋语地区争论不断的,这半个世纪的时间都在为此争辩,二人台虽不如二人转一样为大多...

不同地方的采茶戏的特点都有哪些
不同地方的采茶戏的特点都有哪些

采茶戏是主要流行语广东,广西,安徽,福建,湖北等省区的一种汉族戏曲。因为每个地区流行的不同,也会习惯...

历史戏剧:元杂剧的形式和特点有哪些
历史戏剧:元杂剧的形式和特点有哪些

在之前我们有说过关于戏曲大全中的元杂剧的的体制特点,在这篇中我们来说说元杂剧的形式和特点,大家也都了...

汉族曲艺品种之一,道情的历史
汉族曲艺品种之一,道情的历史

中国戏曲剧种种类繁多,在民间流传的戏曲数不胜数,戏曲都是出自于歌舞,经过多年的改良和完善,演绎成另外...

皮影戏发源地,及其皮影戏的来历
皮影戏发源地,及其皮影戏的来历

小时候就喜欢看皮影戏。因为皮影戏是以在灯光照射下用兽皮科制的人物隔隔亮布演戏而得名,是我国民间广为流...

戏剧文化详解:花雅之争的历史过程
戏剧文化详解:花雅之争的历史过程

俗话说:“两虎相争必有一伤。”花和雅是不同的变现形式,一般认为,雅部就是昆腔。花部为京腔、秦腔、弋阳...

相声表演艺术家:岳云鹏个人资料介绍
相声表演艺术家:岳云鹏个人资料介绍

岳云鹏是郭德纲的得意门徒,曾有一次采访,有人问岳云鹏为什么不教师傅唱歌当做回报,岳云鹏是这么回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