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开在中国艺术园中的艳丽奇葩——二人台

星座网https://m.xingzuo.com

  二人台因其大多采用与两个人合作演出的方式而得名,它主要流行于内蒙古、山西及陕西等地。在多年的不断传承改善,再加上各地的地方特色不同,所以形成的艺术风格也不同。下面的内蒙古文化为您带来更多二人台的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西路二人台起源于内蒙古的汉蒙艺术融合大潮,产生于土默川。东路二人台由西路二人台衍生而来,产生时间稍晚,产生于乌兰察布盟,汉族文化特色比西路二人台强一些,流行于雁北、乌兰察布、张家口坝上。晋北、冀西北、陕北、内蒙古中西部区的一种曲艺,用笛子、四胡、扬琴等乐器伴奏,由二人对唱对舞。由曲艺二人台发展而成的地方戏曲剧种。

  关于二人台的形成时间和地点,有两种说法:一说清光绪年间(1875-1908)于内蒙古西部土默特旗一带,在蒙汉民歌和曲艺丝弦坐腔的基础上,吸收民间社火中的汉族舞蹈,创造了一丑一旦,载歌载舞的表演形式,取名“蒙古曲”;一说它是由清朝咸丰、同治年间(1851-1874)曲艺打坐腔结合秧歌中“踢股子”等舞蹈动作,发展而成。之后,由山西逃荒的难民传到内蒙古西部,又吸收了蒙古族歌曲而进一步成长起来。二人台最初只是农民在劳动余暇自我娱乐的一种化装表演形式。

  清末民初,内蒙古土默特地区开始出现了职业班社,一般每班五至七人,剧目逐渐丰富,表演日益提高,开始由表演唱向代言体民间小戏发展。抗战时期,在内蒙古与河北张家口地区交界的商都等地也出现了东路二人台的职业班社,有的班子多达十几人。初步有了行当之分,除净、末角外,又发展了其他行当。表演方式已突破了“抹帽戏”形式,由多人饰演不同角色同台演出。

  同时有少数剧目还加进了武打。音乐、唱腔也有所创新。过去多是专曲专用,一曲到底。后来则根据剧情,配以多种曲调。有的唱腔向板腔体式发展。东路二人台在建国前没有女演员,西路二人台,则早在职业班社出现前,就有土默特在旗老艺人荣双羊和他的儿媳计子玉,岳石匠的女儿梅女子以及丁喜才夫妇同台演出过。直至1946年,计子玉收女徒班玉莲,才成为二人台第一代职业女艺人。

  建国后,二人台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先后在内蒙古自治区,山西的河曲、阳高、大同,河北的张北、沽源、尚义、康保以及陕西的榆林、府谷等建立了二人台专业演出团体和培养二人台演员艺术学校。仅内蒙古西部就有专业剧团五个,以演二人台小戏为主的乌兰牧骑二十六个,此外各地还有许多业余剧团。

  二人台的音乐是以当地山曲民歌“社火玩艺”中的的殃歌小调和道情戏中的部分乐曲基础,又吸收了内蒙民间小曲以及陕北民歌中的一些曲调的特征而成,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二人台的音乐分腔和牌曲两部分。唱腔多承用民歌曲调,有些经过各种速度的变化处理,已走向板式化。牌曲部分,基本是民歌基础上的器乐化。

  此外还吸收、借鉴了古牌曲、民间吹奏乐等,使其越来越丰富。演奏和伴奏时,主要有扬琴、笛子、四胡、二胡、四块瓦等乐器。音乐具有优美、清新、秀丽、明朗等特点。

星座网独家使用,转载请联系网站管理人员!

热门文章:

长沙非物质文化遗产:长沙弹词
长沙非物质文化遗产:长沙弹词

长沙弹词已经历史悠久,经过不断的传承和保护,如今已列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文化是不可抛弃的,需要我...

广州冬至习俗有哪些
广州冬至习俗有哪些

冬至,在广州又叫过冬、冬节、小年。广州的冬至是没有冰雪的,但是广州人对冬至的重视却不能质疑。冬至在广...

北京传统文化之四合院
北京传统文化之四合院

说到北京文化就不得不说它们的建筑风格,毕竟自从元朝定都北京后,这里就一直是最高权力的中心,象征着整个...

杭州最早的名刹:灵隐寺
杭州最早的名刹:灵隐寺

禅宗是我国特色本土佛教,他不是传统意义上印度流传过来的佛教,尤其当处于佛教盛行的唐代的时候成为主流,...

老北京过春节时的风俗
老北京过春节时的风俗

春节是中国人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它象征着团结、团聚、亲情,春节一直被人们寄托着新的一年新的希望,随着时...

福建的文化遗产,你知道多少?
福建的文化遗产,你知道多少?

在中国,文化遗产是受到国家保护的一种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名族的文化,时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关系...

城市文化:浅谈厦门民俗文化
城市文化:浅谈厦门民俗文化

厦门是一座著名的国际港口风景旅游城市,在这里,我们不仅仅能够欣赏到迷人的海岛风光,同时我们还可以感受...

全国房价最便宜的城市 盘点国内房价最便宜的城市
全国房价最便宜的城市 盘点国内房价最便宜的城市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房价不断往上疯涨。这对于普通工薪阶层来说,买房变成了“梦想”(梦里想想就好)。城市...

清华大学是谁创办的,清华大学是谁写的
清华大学是谁创办的,清华大学是谁写的

清华大学是亚洲有名的大学之一,创办至今已经有了百年的历史,在悠长的历史沉淀中,清华大学创造出了一批又...